【新春走下层·活气中国行】◎本报记者 孙 越 夏历尾月的太行山,冷气逼人。瓦日线上,一列列满载煤炭的万吨重载列车钻岩穴、跨峡谷,好像钢铁巨龙。春运时期,很多行业对动力需要量增年夜,这些煤炭将经由瓦日铁路发往华东、华南地域,为企业出产供给动力保证,把光跟热送到千家万户。 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、东至山东省日照港,全长1260公里,是我国第一条自立计划跟建立的30吨轴重重载铁路、天下上首条一次建成1000公里以上重载铁路,也是衔接我国货色部主要的煤炭运输通道。 年关快要,为确保瓦日铁路保险疏通,来自国铁郑州局的近千名铁路职工如同太行山“铁”骑士个别,依然穿越在太行山间,居心保卫这条暖和通道。 “过山哥”:精准操控万吨列车 “绿灯出站好了。”1月14日一年夜早,王丽军驾驶着71503次万吨重载列车,满载煤炭,驶出宗子南站。春运时期,这里天天要开行140多列车,最忙碌时段均匀每10分钟就有一列重载列车开出。 往年45岁的王丽军是瓦日线重载列车的首批司机,曾牵引首趟万吨重载列车,是个货真价实的“老司机”。他驾驶的万吨列车长达1600米,是振兴号尺度动车组的8倍。 如长龙般的列车由太行山顶一起咆哮飞奔至豫北平原,海拔垂直降落1100米,路过坡道26个、地道24个、弯道167个、桥梁184座,局部路段车头与车尾的垂直高度差约11层楼高。在如斯庞杂的情况下开战车,就像在开“过山车”一样。正因如斯,王丽军跟他的共事们被称为“过山哥”。 “上坡弗成怕,最难操控的是下坡。宗子南站到汤阴东站区段有10次精准制动机会,每次推闸把的时间,必需把偏差把持在0.2毫米以内,才干保障列车运转保险。”王丽军说。瓦日线宗子南站到汤阴东站区段190公里都是持续长年夜下坡道,司机每次制动列车时的减压量偏差不克不及超越1000帕,对应操纵手柄的刻度线就是0.2毫米,相称于头发丝那么细。 好马需得配好鞍。王丽军说,可能做到精准制动,不得不说起他操控的机车范例。HXD1型电力机车是现在全路比拟进步的八轴年夜功率机车,连续功率9600千瓦,把持轻便、毛病率低、智能化水平高,为动力运输破下了丰功伟绩。 “台前北站,71503次列车完全。”运转5个多小时后,王丽军驾驶的万吨列车顺遂到站。“车停稳,交完班后,是我最有成绩感的一刻。”王丽军说。 “小螃蟹”:高效助力列车检验 1月13日,宗子南站列检功课场,气温零下12摄氏度,北风砭骨。检车员李金勇正手握撬棍,为一辆重载货车调换闸瓦。因为瓦日线坡道多,列车外行驶中频仍刹车,车辆闸瓦磨损重大,宗子南站天天要调换闸瓦300多块。 李金勇的任务是经由过程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等手腕,给列车车辆“体检”,以保障车辆状况精良。一世界来,他要哈腰、下蹲2000屡次,累计行走近20公里。 闸瓦调换实现后,李金勇还要片面检讨制念头状况,以确保刹车体系精良。从前重要依附人工检讨,休息强度年夜、功课效力低,碰到恶劣气象,检验难度更是年夜年夜晋升。而当初,得益于智能巡检呆板人的投用,情形有了明显改良。 在李金勇身旁,一个形状朴直、灰黄相间的小盒子就像一只“小螃蟹”,从列车底部疾速穿越而过,这就是智能巡检呆板人。李金勇先容说,它装备了两套高清摄像头,能以最高30公里/小时的速率运转,自行收罗高清图片传输至效劳器。假如列车制动机能呈现成绩,体系会主动诊断毛病,破即告诉检车员复核并消除毛病。 “‘小螃蟹’巡检5分钟,相称于4名检车员20分钟的任务量,且不受气象影响,年夜年夜加重了咱们的休息强度,也让车辆周转率晋升20%。”李金勇说。 在瓦日线上,隆冬里的保卫者另有良多。记者留神到,位于16道西真个列尾功课员吴志恒刚将“铁书包”装置在列车尾部,又接到告诉赶往7道。他的“铁书包”是3台单个分量26斤的列尾主机。春运时期,宗子南站最低气温会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。吴志恒一样平常每个班要摘解20多台列尾主机。固然气象严寒,他却经常满头年夜汗。 自2014年12月30日开明至今,瓦日铁路从初期均匀天天开行10多列,逐渐增加到满图运转140余列,2024年实现货运量9854万吨,现在累计发送煤炭等货品6.03亿吨。